1988年5月位于美国内华达州附近的PEPCON的高氯酸铵生产装置爆炸。造成约达1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完全破坏了临近的一家糖果厂。350人受伤,2人死亡。
在当时这是美国仅有的两个高氯酸铵生产装置之一,据报道NASA的航天飞机和**的固体复合推进剂中所用的AP约1/3是Pepcon生产的,这次事故所提供的经验教训至少是有必要彻底了解过程化学和装置与周围地区之间的配套安全措施。
此次爆炸表明,对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不足会产生复杂的影响。PEPCON爆炸引起周围着火的原因还不得而知。而工厂着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主要是天然气管道泄露燃烧,该管道离配料房看火处约3.7米。消防部门将着火归咎于焊工的焊炬,但有些人将其归咎于间歇干燥器的玻璃纤维绝热层,因曾发生过高氯酸铵溅入可燃绝热层内的情况。
推测的根据在于:
1、缺少适当的仓库;
2、配料房内有可燃的玻璃纤维绝热层和玻璃纤维板;
3、产品仓库与邻近的工艺单元之间的距离不适当;
4、缺乏对工人、消防部门和城市居民的培训;
5、没有可靠的洒水和大量冲水的灭火系统;
6、缺少无线电话系统,以取代易损坏的电话线路,以便即时请求帮助、协调响应队员和警告居民区;
7、在厂区企业内和城镇上没有有效的紧急响应计划;
8、虽然安全贮存有管理条例,但该公司未遵守安全贮存管理规定。
1895年高氯酸铵作为一种固体第一次与有机物用于**中。后续出现了很多关于氯化铵、硫化铵和硝酸铵与高氯酸铵反应的专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推进剂中应用的军事意义,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高氯酸铵上。开始应用高氯酸钾作为固体,但它产生高度可见的尾气,暴露了发射地点,遭到反击。用高氯酸铵来代替高氯酸钾可大大减少上述的问题,并提高**性能。